谷歌搜尋實驗室推出AI驅動的Web Guide功能,重新定義搜尋結果組織方式

July 26, 2025
Google blog, TechCrunch, Search Engine Journal
5 min

新聞摘要

Google 於 2025 年 7 月 24 日正式推出 Web Guide 實驗功能,這是一項基於 Gemini AI 模型的搜尋實驗室專案,旨在透過智慧分組重新組織搜尋結果頁面,讓使用者更輕鬆地發現和瀏覽網頁內容。

革命性的搜尋體驗升級

Google 搜尋實驗室最新推出的 Web Guide 功能標誌著搜尋引擎技術的重大突破。這項 AI 驅動的實驗性功能採用客製化版 Gemini 模型,能夠智慧理解使用者搜尋意圖和網頁內容,將傳統的「藍色連結牆」轉變為主題化的分組結果。

該功能的核心創新在於使用「查詢扇出」技術,同時發起多個相關搜尋以識別最相關的結果。這種方法能夠幫助使用者發現以往可能被忽略的高品質網頁內容。

技術架構與運作原理

Web Guide 的技術實現基於以下幾個關鍵組件:

AI 驅動的內容理解: 該功能使用客製化版 Gemini 模型,能夠更好地理解搜尋查詢和網頁內容,創造出更強大的搜尋能力。

智慧分組機制: 系統會根據查詢的不同方面對網頁連結進行有意義的分組。例如,搜尋「如何在日本獨自旅行」時,結果可能被分為「綜合指南」和「獨自旅行者的個人經驗與建議」等類別。

多重搜尋策略: 與 AI 模式類似,Web Guide 使用查詢扇出技術,並發發起多個相關搜尋以識別最相關的結果。

使用者體驗與功能特色

Web Guide 旨在超越傳統的「藍色連結牆」,使用人工智慧將結果組織成類別,讓使用者更容易導航廣泛搜尋查詢的結果。

該功能特別適用於以下搜尋情境:

  • 開放式搜尋查詢,如「如何在日本獨自旅行」
  • 詳細的多句查詢,如「我的家人分佈在多個時區。有什麼最好的工具來保持聯繫並維持親密關係嗎?」

使用者可以在搜尋的 Web 標籤頁中存取 Web Guide,並隨時切換回標準 Web 標籤頁結果。這種設計確保了使用者對搜尋體驗的完全控制權。

產品定位與發展計畫

Web Guide 目前作為搜尋實驗室的實驗性功能推出,現在可供選擇加入搜尋實驗室的使用者在「Web」標籤下使用。

Google 集團產品經理 Austin Wu 表示,隨著實驗的進行,他們將開始在搜尋的其他部分(包括「全部」結果標籤頁)顯示 AI 組織的結果,以了解它們在幫助人們發現網路方面最有用的地方。

與現有 AI 功能的差異化

雖然 Web Guide 與 Google 的 AI 模式都使用 Gemini 模型和類似技術,但兩者服務於不同的功能:

  • Web Guide: 專注於重新組織傳統搜尋結果,將現有網頁聚集成基於查詢不同方面的群組
  • AI 模式: 提供對話式 AI 生成回應,能夠將複雜問題分解為子主題並提供綜合資訊摘要

產業影響與市場意義

這項功能的推出正值 Google 面臨來自其他 AI 驅動發現工具競爭對手創新的關鍵時期。透過保持使用者在 Google 生態系統內,Web Guide 有望抵禦來自 OpenAI 等公司工具的挑戰。

對於網站所有者和 SEO 專業人士而言,Web Guide 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:

  • 機遇: 透過聚類結果,可能會放大與特定子主題相符的利基內容的能見度
  • 挑戰: 可能會掩蓋那些不能很好地適應 AI 生成類別的網站

技術發展背景

Web Guide 的推出與 Google 在 2025 年的積極 AI 路線圖保持一致,包括對其搜尋生成體驗 (SGE) 的更新。該功能建立在 Google AI 概覽的基礎上,增強了導航體驗,但也引發了 SEO、偏見和隱私方面的擔憂。

此外,就在一週前的 7 月 17 日,Google 完成了 2025 年 6 月的核心更新,這是今年第二次重大改革,精煉了排名系統以青睞高品質、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內容。

未來展望

Web Guide 代表了搜尋技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,標誌著從簡單的連結列表向智慧化、結構化資訊呈現的轉變。隨著實驗的深入進行和使用者回饋的收集,這項功能有望重新定義線上搜尋的標準,為使用者提供更直觀、更高效的資訊發現體驗。

Google 表示將繼續根據使用者回饋和使用數據優化 Web Guide 功能,並逐步擴展到更多搜尋介面中,最終可能成為 Google 搜尋的標準功能。


本報導基於 Google 官方部落格、TechCrunch、Search Engine Journal 等權威科技媒體的最新報導整理而成。